塑膠竟有保存期限?千年不壞是迷思?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有項微塑膠催化劑計畫(Microplastics Catalyst Program),致力於研究海洋中塑膠微粒對環境的影響,並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2019年,參與這項計畫的海洋化學家Collin Ward及Chris Reddy的團隊發現,生活中常見的塑膠原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又稱PS),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可能在數十年內完成降解,而非先前認知的數千年。這樣的研究結果,開始使人對塑膠的壽命產生困惑,難道塑膠不是千年不壞嗎?

Collin Ward及Chris Reddy對於塑膠真正的生命週期十分好奇。因此,他們展開了一項調查,分析來自政府、非營利組織、教科書等60個相關機構的資訊圖數據,比較各報導中塑膠吸管、杯子、袋等的壽命長短。

調查結果刊登於2020年6月份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資料對於不同塑膠材料的壽命預測,有很大的分歧,有些資料會從1年相差至千年甚至永遠。另一方面,有些資訊圖的數值又太過於相近,例如:有37張來自不同單位的資訊圖表皆預測釣魚線可以存在600年。Ward說:「這麼說可能有些諷刺,但中樂透的機率,可能比37個獨立機構都得到相同的研究結果還要高。」

進一步調查指出,這些資訊圖中,有高達40%的報導並未提供數據來源。有提供資料來源的數據,主要來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莫特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and Aquarium)、南卡羅萊納州健康與環境控制廳(Sou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三個機構。科學家發現,他們找不到任何接受這些機構的資金,或由這些機構主導,並通過同儕審查(peer-reviewed)的文獻報導。這意味著,這些立意良善的資訊,都不一定是來自具有科學基礎的研究。

當然,這份調查的目的,並非替塑膠及非永續性產品潛在的環境、健康風險背書,但這項研究凸顯了公眾議題背後需要有科學依據的重要性。當社會大眾認為,塑膠變成較小的塑膠微粒後,會永遠存在環境裡。Collin Ward及Chris Reddy從他們先前的實驗已經了解到:部分的塑膠除了會碎裂為較小的碎屑,也會降解成其他化學分子,甚至可能完全崩解為二氧化碳。

現今,科學家們發現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有高於99%消失蹤影。塑膠製品崩解後,不再具有塑膠的外觀,而這些不存在我們眼中的塑膠垃圾究竟會存在多久,我們最終也只能推斷或預測,了解塑膠完整的生命週期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很重要。因為科學家需要理解塑膠降解的過程,才能評估可能的危害及對策,立法者也能制定相關的限塑法令。Ward表示:「這項環境議題公開後,我們將幫助民眾、科學家、立法單位獲得更正確的資訊,使他們可以基於這些資料,做出更好、有助於環境永續的選擇。」

參考資料

  1.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The many lifetimes of plastics
  2. Collin P. Ward and Christopher M. Reddy. Opinion: We need better data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ersistence of plastic goods
  3. Collin P. Ward, Cassia J. Armstrong, Anna N. Walsh, Julia H. Jackson, and Christopher M. Reddy. Sunlight Converts Polystyrene to Carbon Dioxide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4. Science: Ninety-nine percent of the ocean’s plastic is missin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